11月29日,在成都举行的首届四川省中德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四川示范基地启动仪式上,我院被授牌成为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四川省示范基地。基地将通过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搭建对内经验传播和模式辐射,对外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助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国内一流职业院校。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远新在会上表示,我院将从四方面不断加强与中德职教资源全方位的对接与合作,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一是规划建设“中德学院”。以智能制造为核心,集成学院机械制造类、电子类、汽车制造类、建筑类、经济类相关专业资源,在中德职教联盟指导下,规划建设“中德学院”,组建理事会,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坚持立德树人的办学方向,充分利用同济大学优势资源,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标准,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新知识结构,重组课程,固化课程标准,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和重点,瞄准“工业4.0”的目标,整体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拟建的中德学院将主动融入遂宁市“科教园区”建设;二是建设工业4.0 —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实验/检测基地。整合学院现有的汽车、机械、电子、建筑、经济等五大类专业资源,将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放在一个或者几个共通的平台上开展创新实践,在中德职教联盟的指导下,打造跨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确保平台的认知性、应用性功能,同时,增强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的能力,着力强化平台的研发性功能。建设兼具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4.0”—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实验/检测基地;三是深入开展师资培训。按照“两元三三”制、“专家导师带教”制的同济大学职教师资培训模式,针对职业教育理论、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校企合作、质量监控、跨文化能力等方面开展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训,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四是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充分利用中德职教联盟的优势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办学,大力提升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据悉,“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四川省示范基地”依托同济大学在职业教育及中德合作方面的已有基础和重点领域,响应《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深化职业教育合作”及中德两国在首轮政府磋商期间签署联合声明的精神,由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同济大学、巴伐利亚州文教部联合四川省内院校共同发起建设。基地将全面贯彻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同时推动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同济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第四项关于“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在改革示范校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形成帮扶与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德职教联盟平台优势,以中德双方合作共赢为宗旨,依据四川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新要求,推动中德职教资源全方位的对接与合作,全面推进四川基地的软硬件建设,大力增强基地的职教师资培训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逐步形成基地在培训师资、实训设备、教学资源、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聚合效应,并充分发挥四川基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四川地区职业院校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拟稿:廖海凤 审核:胥长寿)